扫码体验手机版
扫码关注公众号
扫码关注公众号
近十年以来,世界各地跑了不少地方,南极三岛、北极点、亚马逊、阿拉斯加、玻利维亚、复活节岛、冰岛、欧洲,好多、好多。2005年公务去了趟埃及,也就是在开罗呆了两天,就是没去过非洲。可就是在2017年的这几个月,竟然跑了两趟非洲。二月,去了趟北非的摩洛哥。3月,又随龙摄天下去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的北部看了看,主要是去看看厄塔艾尔火山(Erta Ale)、达洛尔(Dallol)火山口神奇的彩色地貌、Lake Assale盐湖、拉利贝拉岩石教堂(Lalibela Rock Churches)。
记得还是在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的时候,电视机刚刚开始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家庭。那个时候每天的新闻联播周后的天气预报,在播放到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时,就有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(Addis Ababa),画面就是孟尼利克二世身跨战马的高大铜像。前些年曾经看过一个BBC的三集纪录片,《地球上最热的地方》。纪录片详尽记录和描述了25位科学家首次对埃塞俄比亚阿法尔(Afar)地区厄塔艾尔火山、达洛尔(Dallol)的科学考察的过程和成果。从那时起,就产生了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个地方看一看的愿望。
十年前就参加过龙摄天下的尼泊尔摄影团,记得那是曾硕带队,一个好领队。这是第二次参加龙摄天下的团。
行程
广州 -- 亚的斯亚贝巴(Addis Ababa)-- 默克莱(Mekele)
默克莱(Mekele)-- 阿弗雷拉(Afrera)
阿弗雷拉 -- Dodom -- 厄塔艾尔火山(Erta Ale)
厄塔艾尔 -- 阿巴拉(Abala)
阿巴拉(Abala)-- Ahmed Ela
Ahmed Eyla -- 达洛尔(Dallol)-- 默克莱(Mekele)
默克莱(Mekele)-- 拉利贝拉(Lalibela)
拉利贝拉(Lalibela)-- 亚的斯亚贝巴(Addis Ababa)-- 广州
携带相机和镜头
Canon EOS 5D Mark III、Canon EOS 5D Mark IV
EF16-35 f/2.8 L USM、EF 24--70 f/2.8L II USM、EF70-200 f/2.8 L IS II USM
旅行路线示意图
登机的广播一响,人们呼啦一下涌到登机口前面,似乎没有一点要排队的意思,好久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了
广州到亚的斯亚贝巴,这是一条陌生的航线。
航机起飞了,先是向南偏东一点,从航机的飞行路线看到,飞越佛山、香港进入中国的南海。在南海上饶了一个很大的弧道湾,从海南岛的南部海域向西,飞越中南半岛、孟加拉湾、印度半岛、阿拉伯海,进入非洲东部。飞行大约10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,到达亚的斯亚贝巴。
我们将在亚的斯亚贝巴转机,前往默克莱(Mekelle),在亚的斯亚贝巴有几个小时的时间,安排去参观圣三一大教堂(Holy Trinity Cathedral Ethiopia)。刚好今天是星期天,有很多信徒在教堂做礼拜,只好在教堂外面看看。
圣三一大教堂(Holy Trinity Cathedral Ethiopia),在阿姆哈拉语称为基斯·塞拉西,是亚的斯亚贝巴最高级的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大教堂。它是为了纪念埃塞俄比亚从意大利占领中得到解放,埃塞俄比亚最后一个皇帝海尔 · 塞拉西在他加冕后的1930年设计建造的,是在锡安的圣母玛利亚教会之后埃塞俄比亚第二重要的礼拜场所。前国王海乐瑟拉希夫妇都安葬于此。
亚的斯亚贝巴 圣三一大教堂(Holy Trinity Cathedral Ethiopia)
亚的斯亚贝巴 圣三一大教堂(Holy Trinity Cathedral Ethiopia)
在亚的斯亚贝巴稍作停留之后,搭乘Q400小型飞机,飞行1小时20分,到达埃塞俄比亚北部城市 默克莱(Mekelle)
晴朗的早晨,早餐之后,四辆越野车集合完毕,期待已久的行程真正的开始了。
离开默克莱(Mekelle)酒店向东偏南一点,车队在2000米左右的山地间蜿蜒前行。行驶了大约一个半小时,到达山区小镇阿巴拉(Abala)。过了阿巴拉(Abala),就进入著名的阿发尔(Afar)地区了。
中午时分,来到Gegeya Shet' 小镇,我们会在这里午餐
Gegeya Shet' 小镇,午餐的地方
Gegeya Shet' 小镇,午餐的地方。不一会儿,又来了个旅行团
Gegeya Shet' 小镇,午餐的地方
简单的午餐后继续前行。离开山区,地势平坦。路边阿法尔人住的地方
路边阿法尔人住的地方
阳光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,天地间一下子灰蒙蒙的,开始为今晚第一天露营天气就不好而担心起来
路边阿法尔人住的地方
此时,气温已高达39°C
穿过阿弗雷拉(Afrera)小村,来到Lake Afrera湖边。天气很糟糕,一点拿相机的想法都没有。
这就是今晚的宿营地,破烂的棚子里,除了几张木架子床,什么都没有了。后勤保障车载齐了煮饭的家什和食物,还有宿营用的垫子和睡袋。
昨天傍晚时分,灰蒙蒙的天开始刮起了大风,餐桌已经摆到了棚子外边,只好又挪到了棚子里。棚子也是透风的,总觉得有砂砾飞到碗里。
不到7点,天黑了,没有街市,没有星空,只有呼呼地风声和风撩起的破烂棚子的噼里啪啦的响声。就算刮着大风,仍感觉到空气中的热度。不知什么时候迷迷糊糊地睡着了。凌晨3点醒来,风停了,昏暗的夜凉快了一点。
清晨,早早地起来,明朗的早晨是没有了。
简单的早餐后,出发了。沿昨天来的路返回走不多远,拐进向北的岔道。
火山熔岩地区的简易公路
穿行在火山熔岩堆里
继续向北,进入多多姆(Dodom)凹地
我们的车队
经过一片小小地绿地
陷车 救援
到达Kosrwad,要在这里办理进入火山的相关手续
在Kosrwad办理好了进入火山地区的手续,转向西进入火山熔岩地区,看到阿法尔人居然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
难以想象的生存环境
小朋友就光着脚在尖利的火山岩砾上奔跑
四周,黑黢黢的一片
这里根本就没有路,就是车子碾压出来的两条车辙子印
终于到达火山登山大本营Hamed Ale,四驱车只能开到这里,再往前就没有路了。从这里开始,只有徒步或者骑骆驼前往火山
在Hamed Ale午餐
承载我们的驼队来到了,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
做晚饭的物品要带好,还要带上明天返回到大本营期间的饮用水
用晚上露营用的垫子和睡袋当坐垫
基本准备就绪。有说接下来的路程有10公里,也有说要走3个小时,从来没有骑骆驼走那么远的路。上次在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也骑过骆驼,但走的路程很短,而且那个骆驼有鞍子。想必这3个小时的路程不好玩
骑上骆驼,出发
有两位带武器的民兵全程陪同我们。就在我们出发之前不一会儿,大概有七、八个军人小队就出发前往火山地区了。这里非常靠近厄立特里亚边境,而且常有边境冲突发生。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,动用了当地民兵和军人
走了一阵子,感觉好像还行,还能摇晃着拿着相机拍拍
有时连路都没有
不知这些熔岩在炽热涌动时会是什么样的场景
熔岩上踩出来的路的印迹
还好今天没有太阳,现在是下午4点多钟,要是晴空烈日,那可真要把人烤糊了
骑骆驼真不是好玩的,骆驼的骑行装备几乎没有,就靠两个垫子。走了不到一个小时,腰很累,屁股也很痛,休息了一阵继续走。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好坐的姿势,只好来回地拧着坐,一颠一晃地往前走。
第二次休息
经过两次休息之后,差不多走了快3个小时,终于到达火山口宿营地。这就是今晚我睡觉的地方。
稍作休息,傍晚6点,再次启程,前往火山。本地的导游说还要走2公里、一个小时。我心里想,这两公里,真不知要走多久。
这哪里有路呀,完全就是在火山熔岩塑造的尖利的熔岩石堆里艰难地迈出每一步
天黑了。这是在下半月,没有月光,阴沉的天也看不到星星,周遭一点光亮都没有,只有我们的头灯、手电筒的光亮在跳动着。开始还有的话语声也消失了,只听到很不均匀的走路声,和偶尔响起的踏碎薄薄的熔岩壳的清脆声响。就这样,一行人在漆黑的夜色里默默地走着。一个小时过去了,夜色中看到升腾起的火山烈焰,队伍里时不是发出“还有多远呀?”的声音,可是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。前面似乎是个缓坡,走在前面的已经爬上了坡顶,一声“到了,看到火山了”给落在后面的人一点动力,大家加快了步伐都到达了坡顶。
是看到火山了,大概在我们的2点钟方向,可火山在横在我们眼前的一条山谷的那边,隔得还很远。继续沿着山脊走了一阵子,差不多走到了火山的对面,再也没有路能走了。
火山就在我们的对面,很远,只能看到火山口升腾起来的赤焰,偶尔有一点岩浆蹦起来,看不到滚滚地熔岩流,零零星星的熔岩就像遥远山村灯光,一闪一闪,期待中的火山一下子无影无踪。放下背包,支上三脚架,装好相机。
起风了。
有生以来第一次站在火山面前,感觉还是挺好的。心情很快平静下来,静静地看着不是想象中的火山,不时按动一下快门。
呆了40分钟,应该离开了,回营地还有很多路要走。
昨天看完火山回到营地,很累、很累了,坐下去就不想再站起来。领队喊吃饭了,还真不觉得饿。简单吃了晚餐,就在一个石头围了看得出来是圆圈的营地里躺下了。
凌晨4点钟,我们又出发了,要去看真正的(行程中的)厄塔艾尔火山(Erta Ale)。一路缓坡,走了一个多小时,爬上了613米山坡,火山就在眼前了
最后几百米就根本没有路了,就是走在两个月前最新喷发之后冷却的熔岩上,有的地方熔岩很薄,一不留神就会踩碎陷落下去
前面已经有人走进了火山口
也是一个看火山的旅行团
走近火山口
在两个月前,厄塔艾尔火山(Erta Ale)有过一次剧烈的喷发,涌出大量的熔岩。现在的熔岩湖表面下降了很多,站在火山口,几乎看不到熔岩湖里涌动的岩浆了
厄塔艾尔(Erta Ale)火山口 看火山
厄塔艾尔火山(Erta Ale)
天亮了,离开火山口,这才看清是怎样走近火山口的,这可是真不好走。
凝固的熔岩湖
回到火山营地,收拾好行李,启程返回Hamed Ale。
在火山哨所执勤的武装士兵也随着我们离开。
走过前面长草的沙地,就到Hamed Ale了
回到Hamed Ale,厨师已经做好了早餐等着我们。早餐后,原路返回到小镇阿巴拉(Abala)。今晚就住这里,没有热水,凉水洗个澡也是很舒服的了。最辛苦的旅程结束了
小镇阿巴拉(Abala)
今天我们将从阿巴拉(Abala)出发,去到达洛尔(Dallol)的营地Ahmed Ey。早餐后,厨师还要把在路上吃的饭做好,导游说带我们去阿巴拉的市场看看。
公路上出现前往Lake Assale盐场运盐的驼队
前往达洛尔(Dallol)宿营地Ahmed Ela
中午时分,来到Berhale,我们在这里午餐
前往达洛尔(Dallol)宿营地Ahmed Ela
午餐后继续前行,快到Ahmed Ela, 地势已经低于海平面了,车里显示车外的气温已经达到42°C。
到达宿营地Ahmed Ela,稍作停留,准备前往盐田。 在这里等候, 办理进入盐田的手续
前往盐田的途中,经过一片开阔 的水域
到达盐田
Lake Assale盐田
Lake Assale盐田
等待托装盐砖的驼队
进入盐田都要有武装士兵随行,当然这是要支付费用的。
开始有零星的驼返回。
采盐的工人也收工了。
大部队开过来了
涉水而来的驼队。
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,离开盐湖来到Ahmed Ela营地,今晚我们就要在这里过夜了。虽然这样,都比在火山露营好了,起码有一张浅陋的木床。
昨晚在Ahmed Ela营地露营,这是行程中的第三个夜晚露营,有了前两次的露营体验,昨晚的的露营也不觉得辛苦了。到了傍晚,起风了,在棚子里吃饭很热,就在棚子外稍微避风的地方就着风,说说笑笑地吃完了晚餐。 夜晚的天气还算明朗,能看到这几天以来都不曾看到的星星。可到了半夜,南边一阵风带着闪电刮了过来,下雨了,雨还不小。熬是熬不过去了,只好把睡垫塞进车里,都到煮饭的棚子里躲雨。就那么一个小时的样子,雷雨过去了。从车里拽出睡垫,继续睡觉。
今天一早,我们要去这次行程最后一个神奇的摄影目的地,达洛尔(Dallol)。离开Ahmed Ela营地,天色依然是昏沉沉的,真有点为天气担心。我们的车子经过昨天去盐田的地方,昨天还是没到脚踝的水,今天已经很少了,好多地方竟然已经没有水,露出了盐地。
无垠的盐湖突兀地冒出盐块堆积的山丘
已经到达盐湖的边缘,地表由灰白色一下子变成了铁锈色,前方横亘起一道山梁。
前往达洛尔火山口(Dallol volcano)
这里也是要有武装人员随行
前往达洛尔火山口(Dallol volcano)
缓缓地坡地上没有路,依稀可见游客踩出的印迹,走起来也不轻松。
前往达洛尔火山口(Dallol volcano)
缓缓地坡地上没有路,依稀可见游客踩出的印迹,走起来也不轻松。虽然太阳没有出来,但气温已经很高了
快走到坡顶,已经是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。站下来歇口气,回头看看山坡下的盐湖。
步履蹒跚地走到山坡顶上,第一眼看到这从来不曾见过的奇特的景象。
再往前走几步,达洛尔火山口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,就在这个时候,几天不见的阳光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。
达洛尔火山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Danakil洼地,由玄武岩岩浆在中新世盐矿床和随后的热液活动的侵扰造就,多次喷发在盐碱地中形成了众多火山坑。达洛尔是世界海拔最低的火山口,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下45米。达尔洛火山是由于地层之下武岩岩浆体的侵入而形成的。在Dallol火山的中心附近的圆形凹陷可能是一个崩溃的火山口,它的年龄和它所产生的确切过程都是未知的。 Dallol火山的西南侧,由侵蚀过程形成的盐峡谷。
1926年的火山喷发形成了一个30米宽的火山口,是达洛尔最后一个重要事件。地热水涌出是目前的主要活动形式。从底层洗出的盐通过地热加热的水输送到表面,并且随着水的蒸发而快速结晶。特征的白色,黄色和红色是由各种离子着色的硫和钾盐的结果。根据法国火山指南Guy de Saint-Cyr,在2015年1月2、3日,当地有目击者描述了看起来是在晚上Dallol和白炽的烟云喷出。如果这被证实,它将是历史上Dallol的第一次岩浆爆发。
Danakil洼地位于东非裂谷区的有效延伸部分。它位于由于Danakil地层与埃塞俄比亚高原逐渐分离而产生的差距。由于该地区位于海平面以下120米处,当正在进行的裂谷过程允许水域从红海暂时进入时,该地区已被反复淹没。看来,该地区最近与大约3万年前的红海分离,当在Zula湾附近的北部的火山活动再次造成了进入海洋的障碍。在每次洪水事件之后,海水的部分或完全蒸发导致盐的沉积。这些沉积物是高度分层的,因为当大量盐水蒸发时,钠,钙,镁和钾的碳酸盐,硫酸盐和氯化物盐沉在蒸发过程的不同阶段沉淀下来。
Dallol火山高出海平面48米,是地球上最低的陆地火山,其所处Danakil凹地位于海平面一百二十米以下。Dallol火山在地面表现泉水、盐池、矿物质温泉,间歇泉,盐床和硫磺地等,诡异的地形呈现出绿色、红色、黄色和白色,多彩的颜色来源于硫磺、氯化物和氧化物相互作用后形成的,由于色彩斑斓,周边荒凉,加上这里的高浓度酸性水含酸度达90%以上,一个如此美丽而又致命的地方,被称为末日的美丽景象。
相关评论
引用 匿名 发表于 2020-04-29 的回复:
哈哈,写的真的好,希望对我有帮助
是我写的,谢谢你们
2020-04-30回复
哈哈,写的真的好,希望对我有帮助
2020-04-29回复
发表评论